当前位置:首页 > 广告 > 正文

网服行业投放遇“冷”? 达成“实时判断”与“精准触达”并不难
腾讯广告(腾讯广告) 发表于 2020-03-27 20:31:27    点击:

分享到:
如今,网服行业的广告竞争力提升遭遇瓶颈,广告投放面临着来自“效率”和“效果”的双重挑战。RTA(Real time API)正是顺应趋势出现的一项技术。有了RTA的加持,广告主得以洞察海量数据,实时对用户群体做出判断,精准触达符合广告主需求特征的有效人群。
面对日益严峻的流量环境,简单粗暴的推广模式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无论平台还是广告主,都需要技术升级和足量数据,来实现更加高质量的拓客和转化。如今,网服行业的广告竞争力提升遭遇瓶颈,广告投放面临着来自“效率”和“效果”的双重挑战。
 
RTA(Real time API)正是顺应趋势出现的一项技术。有了RTA的加持,广告主得以洞察海量数据,实时对用户群体做出判断,精准触达符合广告主需求特征的有效人群。
 
那么,究竟是行业的哪些痛点造就了RTA在网服行业的应用?RTA的出现为广告主带来了什么价值?这些价值又将如何落地?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1
从RTA的核心价值说起
 
当前,网服行业的广告主面临着人群触达不精准、投放效率低、转化效果不理想的困境,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可以从两方面概括:
 
一方面来自于平台与广告主对目标人群界定的差异。比如,双方对于 “已安装/未安装APP人群”有着不同的定义,致使目标人群定位的精准度不高。
 
另外,一些广告主有着更加个性化的人群定向诉求,难以通过平台定向标签实现,他们试图寻找“近30天内浏览人群”、“集团产品中某一款特定APP的安装用户”,这无疑又为精准定向增加了难度。
 
另一方面则是广告主出于对数据安全的考量。某些广告主对一方数据极为敏感,无法上传至媒体DMP进行无效人群排除,缺乏一方数据,必然进一步阻碍目标人群定向的精准化。
 
在此背景下,RTA技术应运而生,其优势在于可以有效满足广告主对于“高效拓展目标人群”和“保护自身数据安全”的核心诉求。所谓RTA(Real time API),实质是一种结合直投和标准程序化方式探索的基础功能,在已有投放模式的基础上,下发请求数据给客户,客户返回决策信息,平台结合客户信息进行优选,最终提升广告投放效果。
 
事实上,这个定义包括了两个关键点:“定向精准”与 “实时”。当媒体平台投放端检测到符合定向条件的用户群体,会将对应的信息反应给广告主,广告主基于内部数据和算法模型,对人群进行“实时判断”,再决定是否对其进行竞价。在这一环节中,广告主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将部分无效人群排除,加强了有效人群的遴选,实现“精准定位”。
 
因此,总结下来,RTA技术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1
精准定向
解决流量平台与广告主之间对目标人群界定不一的问题。
2
实时判断
面对可能随时变更的目标人群圈定策略,实现广告主用户策略实时更新。
3
数据安全
对于自身数据保密性要求较高、不愿接入一方人群数据至DMP的广告主,可以通过RTA实现自有数据体系的决策引入,降低客户拓客成本。
 
2
“实时判断”与“精准触达”
如何在网服行业落地
 
网服行业客户为了实现新一轮业务增长,将用户增长和留存提升作为核心营销目标,但广告投放效果难以满足诉求,RTA的引入能有效解决这些痛点。以下是RTA在网服行业的四大应用案例。
 
   
1.趣头条:精准排除老用户,唤醒非活跃用户
 
  
 
2019年Q4财报显示,趣头条综合平均月活用户数为1.38亿,综合平均日活用户数为4570万,可见,趣头条在用户增长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在向目标人群进行广告投放时,为了提升拉新、促活的效果,趣头条需要依托自身数据排除老用户和已活跃用户,但由于与投放端对于新老用户的界定不一,导致广告触达的老用户和已活跃用户占比较高。
 
RTA的接入优化了原有的投放模式。在开始阶段,腾讯投放端首先展开小规模测试,观察在拉新账户中,老用户占比在RTA接入前后的变化;随后,逐步增加拉新需要的目标人群,同时排除那些已经触达和被唤醒的用户;最后,形成不同批次被唤醒的用户,并实现了针对目标人群的分层运营。
 
   
2.探探:实时流量判断,降低无效投放
 
 
为了在社交领域夺得一席之地,探探将“拉新”当作实现突围的重要抓手。
 
但拉新的过程中,探探同样面临着“触达不精准”的问题,究其原因依然是投放端和广告主对目标人群的界定不一。拉新时,探探试图在投放端定位未安装APP的目标人群,并将自身的一方数据上传至DMP,以排除那些已安装注册的重复用户群体,但从结果来看,这种操作的触达效果不佳。
 
通过对接RTA,探探实时对投放端的流量价值进行判断,排除了投放请求中的已安装设备人群,精准定向真正的目标人群,提升有效注册量,最终将每日拉新人群中的老设备占比降至10%以下。同时,不必将成本浪费在非目标人群上,使探探有效降低了投放成本,从而适当提升oCPX出价,通过提升广告竞争力最终增加客户广告的拿量能力。
 
   
3.快手:唤起沉睡人群,获取集团全新用户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初,快手APP日活用户数已突破3亿,而交出这份“K3战役”成绩单的背后,是快手在拓客、转化方面所做出的持续努力。去年8月上线的快手极速版,曾被“寄予厚望”,要承担快手“3亿DAU”目标中的6000万。
 
为了有效推广快手极速版APP,快手在投放广告时首先需要排除那些已经安装快手APP和快手极速版APP的用户,拓展集团新用户、唤醒快手沉睡及卸载用户。然而,投放端的“APP安装定向”并不支持同集团下不同APP的数据源,只支持投放该APP的数据源。目标定位不精准,个性化投放需求无法被满足,导致快手有效新增占比不足50%。
 
通过对接RTA,快手在接收到投放端传递的人群信息后,可自行判断平台所圈定的人群是否为拉新的目标人群,并向投放端反馈,实现目标策略实时更新,满足了快手对目标人群定向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有效新增占比高达90%。
 
   
4.新浪微博:当RTA遇上DPA,再营销场景的新玩法
 
  
 
当一个媒体平台拥有了强大的流量覆盖能力,意味着它有机会触达海量人群,但仅有数量支持还远远不够,只有深度认知用户群体特征,才能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2019年Q4财报显示,微博月活用户数已进入“5亿俱乐部”,达5.16亿,日活用户数达2.22亿。对于微博而言,精细化运营平台内的高价值用户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事实上,在DPA+RTA 上线之前,微博的再营销面临诸多挑战:促活成本高,点击率低,日活用户增量无法达到广告主预期;重复点击人群比例高,同一用户可能看到广告多次,损害用户体验。
 
这时,DPA(商品广告)与RTA的结合,能够让再营销变得事半功倍。首先,微博会基于自身算法模型,预估CTR较高的海量广告商品,以及可能会对此感兴趣的用户群体,随后将商品信息和人群偏好洞察一并传至腾讯投放端,投放端结合这些信息,进行千人千面的商品展现,实现更加精准的投放,进而提高CTR。同时,在RTA的加持下,有效排除重复点击人群。最终实现点击率提升92%,拉活率提升10%。
 
3
回顾RTA的业务逻辑
 
回顾以上4个案例,可以得出结论:RTA能够有效帮助广告主实时洞察并反馈目标人群的精准定向,提升广告投放的效率和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RTA并不是一项普适性的技术,只有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才能使RTA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具体来讲,这些前提条件包括:其一,网服客户自身用户体量要在千万量级;其二,广告主本身具备一定基础的研发能力;其三,因定义问题,致使目标人群定位的精准度不高。只有满足以上特征的广告主,对接RTA才会更有意义。
 
如今,对用户定向的精准性有更高要求的网服客户已陆续使用RTA,结合诸多实践经验,RTA主要应用于以下四种需求场景:
 
 
排除老用户:
在拉新场景下,通过RTA接口,投放端及时收到广告主对于目标人群(通常是未安装人群)定向的反馈,从而排除老用户(已安装人群),实现精准目标定位。
 
颗粒度的曝光频控:
针对曾经触达过的用户群体,要减少重复或无效投放,RTA有助于进一步缩小颗粒度,将人群加以细分,得到更合理的用户模型,带来更好的转化效果。
 
多策略分账号同时投放:
对于目标人群策略复杂且需要分类运营的广告主来说,RTA能够让投放端实现多策略、分账号投放,进而提高投放效率和整体转化率。
 
实时更新用户策略:
广告主的需求是动态的,在不同的时间、场景会有不同的营销需求和玩法。对于这类广告主,目标人群变动较频繁,因而投放端要及时更新用户策略,使投放更加精准、有效。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迁移,营销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的是营销工具的不断迭代与优化,不变的则是广告主对营销效果的不懈追求。
 
如今,用户线上活跃时间高度碎片化,只有高质量广告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最终形成转化,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广告投放技术的升级和丰富的数据资源。
 
RTA技术的引入,为整个营销生态带来了一份可借鉴的创新营销方案:提高广告主的投放能力,增强广告投放竞争力,带来更高效的转化路径,最终实现营销效率和效果的双赢。
 

相关热词:网服 广告投放 RTA 

上一篇:5个多小时长镜头!苹果为何总能拍出电影级广告?
下一篇:以为甲方很渣,是你搞不懂客户需求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