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察 > 正文

为什么旧式的网络社交现在玩的人越来越少了?
肥肥猫(肥肥猫的小酒馆) 发表于 2018-03-02 12:39:34    点击:

分享到:
只要人的本能和马斯洛需求还在,就永远会有社交的动机。

本文作者:肥肥猫   来源:公号 肥肥猫的小酒馆(ID:zhihufeifeimao)

尽管直到今天,“互联网”听上去还是一个挺年轻的词,但其实身处其中的网民已经迭代了好几代人了。95后和即将到来的00后的孩子们,正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时候重塑着很多观念和概念。

就比如“社交”这个东西,其内在含义就已经在悄悄改变。对于80后或者更老一点的人群来说,“社交”这件事指的是先认识一个人,然后和他/她相熟相知,最后发生一点关系上的碰撞(谈恋爱或变成事业的伙伴)。

但对95后来说,“社交”仅仅只是原本不认识的人们,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而已。先发生关系,要是投缘才想要去“认识”一下你是谁。

甚至“朋友”的意义也在悄然变轻。

据说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会跑到KTV去点一首周华健的《朋友》然后几个人抱在一起唱哭了。现在的95后对待朋友的概念是很轻的,得到朋友和失去朋友他们都不会有心理负担。

这种观念就像病毒一样,会逐渐从年轻一代开始,慢慢蔓延开,直到他们占据社会主流。比如,今年过年就没人群发短信了,走亲访友也变少了。我们的社会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变的越来越“轻”。

而这一切对于互联网业界来说,就是意味着又一轮的洗牌。

如果说过去几年的移动产品竞争已经进入到红海的话,那移动社交产品的竞争环境就是用岩浆来形容也不为过。毕竟有微信和qq走通的现成的路摆在那里——社交是顶峰,所以平台最屌的事情就是做社交。

-1-

但在新的变化之下,继续做互联网社交还有戏吗?

有戏没戏,看你做的是什么。如果你指的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可以“认识网友”的社交。那在2018年的今天,简单粗暴的说,那基本是没戏的。

最近一个左滑右划的“陌生人交友平台”被竞争对手收购了,给出的估值并不高,而且说实话,我身边也基本上没什么人在用这个app了。不仅是这个平台,整个中国互联网,过去火热的“陌生人社交”这个概念都快凉了。曾经一度有数百个APP试图从微信吃剩下的边角料中找点食物,但至今没见到谁有做成什么伟业。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在中国做纯社交软件,绕来绕去绕不过约炮和相亲这两个词。用现在业内的话来说,叫“荷尔蒙社交”。

习惯于陌生人社交的往往是互联网的早期用户——在那个还存在有网易聊天室的时代里,和陌生人聊天给许多人留下了无比美好的青春记忆。但今天这类社交工具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矜持和文艺,而是直接还原了一个粗暴的纯粹看钱看脸的世界。

App上社交生态失控,稍微正经点的女神都被屌丝们吓走,而有点成功的男生,都会受不了各种微商酒托特殊职业工作者。那种左滑右划的软件也由于男生习惯全体右滑,结果成了女生选妃的工具。

用户翻了翻牌子发现根本没卵用。自然逐渐就冷下来了。第一代陌生人社交现在已经无法吸引更年轻的一代人,主要原因都是类似的——起于社交,兴起于约炮,用于幻想和炫耀,毁于假号,衰落于没卵用。所以第一代陌生人社交已经像高潮之后的贤者时间,让资本界提不起任何兴趣了。

-2-

除了陌生人社交,熟人社交也是个伪命题。

因为微信基本上把能想到的事情都做完了,剩下的熟人社交需求就非常少,硬要说有往往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比如那些支付软件,或者查餐馆的软件都试图做社交就很扯。我们其实并没有让熟人知道我们在哪吃饭,或者花了什么钱的需求,硬要往上凑社交,只会增加泄露隐私之忧。所以在这些上面打主意实在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也做不起来。

更深层一点的原因是,我们也未必真的喜欢和熟人社交。因为“熟人”这个东西,是一种被迫接受的关系,而非主动选择——你能选择自己的亲戚么?你能选择自己的老板和同事么?所以从根子上我们对于熟人之间的“社交”需求就是个伪命题。

现在老说过年的时候年轻人都是看手机的低头族,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其实是手机里的那些我们能主动选择的社交对象,其魅力远远大于身边被动接受的亲戚们。

那既然第一代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都没戏了,现在做互联网社交的是不是都是浪费时间和资源呢?

倒也未必。

-3-

只要人的本能和马斯洛需求还在,就永远会有社交的动机。

时代不同了,但人心依旧,只要人的本能和马斯洛需求还在,就永远会有社交的动机。

今天的社交工具比起10年前要难做的多。因为面对的对于注意力的争夺是空前残酷的。为什么过去的第一代陌生人社交没人关心了?没有人再傻兮兮的摇一摇,和陌生异性搭讪然后聊上几天几夜了?是因为这条赛道带来真实快乐的效率太低了,远远不如直播,更不如王者荣耀和吃鸡。你聊了一小时可能就两个妹子理你,还是微商酒托特殊职业,甚至根本不是人,而是机器人。

韭菜再傻逼也会醒来的。而大部分第一代陌生人社交平台们,还没有做好对这种变化的应对方案。对于过去社交模式的效率的降低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用户们转而向其他娱乐方式去寻找多巴胺。

不仅如此,整个社会阶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本平台的人际关系在逐渐变的不平等,这使得人们想要跨阶层社交,比起十年来多个各种各样的障碍。我记得我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问题,大致意思是平民阶层的漂亮女生可以通过私人会所这样的途径去认识二代们吗。

在今天这种显然已经是奢望。私人会所、高端俱乐部的第一特征是私密。如果谁都能轻易接触到里面的人,会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对于高于自己社会阶层的人,要想在接触中产生有效沟通,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要让自己和对方处在一个“摒弃社会属性”的场所。例如:竞技类体育运动、小众爱好论坛、网络游戏。

同等美貌程度的人,出现在不同的场所,所呈现的即时价值是差异很大的。去社会属性过强的场所,等于去对方的主场作战,只能是送人头,就算容貌非常出众,在不利于自己发挥的环境下也拿不到特别好的成交价格。

不过,现在的趋势是,社会属性原本不强的场所正在快速减少。例如夜店这种原本模糊职业的休闲场合现在用高消费门槛区分人群总的来说,当今有钱人的主场是在越来越多的。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体育和游戏还依然是个能模糊用户原本社会属性的领域。

所以在这些细分领域上做的好的社区或社交平台,在未来就有着更高的护城河。

游戏社交比起第一代陌生人社交,现在完全是一片蓝海的景象,我比较熟悉的就有NGA和靠游戏战绩和排名数据查询起家的捞月狗。2012年底的时候,捞月狗只有简单的《魔兽世界》游戏数据排名功能 。现在,网站不仅支持当下多款热门游戏, 网站功能也从数据排名分析拓展到直播聚合功能、直播录播功能、弹性副本组团功能等。

我看过一个对于捞月狗创始人的访谈,他对网络社交理解的很深刻,在他看来,社交产品成功需要具备三大因素:1.庞大的用户基数;2.产品拥有用户自发破冰的能力;3.能否获取用户精准的profile。

而陌生社交,现在所有新产品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冷启动。也就是第一个人没走之前,第二个人要能聊上来。既然用户无法自己在产品中破冰,那么捞月狗的做法是向游戏学习。“一个新人上来会在新手村,他们会在聊天里发问,会有人给你解答。所以群聊是游戏玩家的最大特征。

不同于大多数的社交产品,捞月狗的思路就是先聊天后交友,这和传统社交产品的先交友后聊天,有着较大的差别。对于80后以前的一代人,对于社交产品的概念大多还是能找到我想找的人,仍然停留在工具层面。从产品逻辑看不管是腾讯还是陌陌,加一个好友的流程都是:找到号码→提交申请→等待验证。

“这样的流程中间门槛和时间都很长,之前可以这么做。但是现在是2015年,再按照那样的做法全都会死,所以他们对社交的概念就是要快,我下载一个软件三秒之内要有人跟我讲话,否则我就走人。”

捞月狗则完全用年轻人的理念(快和懒)来驱动产品设计,首次进入产品,选定游戏后,即会推荐四个圈子给你,三秒之内一定会有人讲话。圈子的类型完全通过大数据解决,如果产品监测到你一周之内没有在圈子里面发言,会自动帮你替换一个。这样就始终保持在你的界面里面是有人活跃的,对于一个新用户来说,体验这个产品的逻辑是先找到有共同话题的人,然后才是加好友。

某种意义上,这或许会是一个未来的趋势,也就是和游戏建立一个完全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意义,互联网用户的社交行为也可以完全脱离现实来运行——一个和三次元世界的真实形象不同的游戏形象,无关现实中的性别、年龄、职业、地理位置等真实社交因素。这种虚拟社交才更符合游戏社交的本质——玩游戏的目的正是暂时性的脱离现实世界,因此游戏社交也应该基于虚拟形象而不是立足于现实维度。

未来的互联网社交,一定需要给人一个社交的理由。比如B站服务二次元,捞月狗为游戏玩家搭台,豆瓣是看电影的同好者聚集的地方。社交本身越来越变成一个落脚点,而不是一个刚需点。

社交产品光聊天已经结束了,微信是熟人之间聊天,陌陌是陌生人之间聊天,后面的社交产品想要划分出自己的战场必须以兴趣为落脚点,捞月狗划分出的人群就是都是打游戏的,B站用户是喜欢二次元的,懂球帝用户是喜欢聊足球的,keep用户是喜欢健身的,这样的对标概念就验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点总结

对于互联网社交来说,微信的熟人社交地位依然不可撼动,而在陌生人社交领域,第一代陌生人社交已经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倒计时。要怎么让社交这件事本身和玩游戏,看直播一样快速产生快乐,是每个业内人士都要思考的问题。

相关热词:社交   00后 

上一篇:“上帝很忙”神广告让人捧腹!苹果又想让你换手机了!| 营销情报
下一篇:10个月时间,CMO如何挽救这家破产的电商巨头?

 
返回顶部 ↑